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甘肃资讯 > 正文

甘肃借侨务资源向西开放 畅通“丝绸之路经济带”

www.xibuxinwen.com.cn(2013-11-13)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东干族小伙子张悍铭(中译名)已经在国务院侨办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习生活一个月,“生活习俗相近,我很珍惜在这里学习的机会。”张悍铭说。

  甘肃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樊向勤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称,借用侨务资源,为甘肃向西开放战略、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服务,国务院侨办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首届东干族华侨华人子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班日前已正式开班。

  据了解,60名来自中亚各国的东干族华侨华人学生将在兰州展开为期4年的学习。50名东干族学生4年学习费用全部由国侨办出资,共700多万元人民币。

  东干人是中国西北回族后裔,在历史的两次迁居后逐渐定居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国,是中国海外穆斯林侨胞中最大的群体之一,在中亚地区约有15万人之众。

 

  樊向勤说,在国侨办的支持下,甘肃侨办努力把与中亚地区东干人联系联络,作为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向西开放的一个平台,给对甘肃友好的东干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樊向勤介绍,早在2011年,国侨办组织40多名东干族各界精英组成的代表团到甘肃访问时就让甘肃意识到,中亚地区的东干人是一种华人华侨资源。以感情为纽带,以教育来办班,用文化走出去这些项目为铺垫和纽带与中亚国家紧密相连,可以为经济方面的务实合作做好铺垫。

  “甘肃地处西部,也一直有向西开放的举措,与中亚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樊向勤说,当前,甘肃提出“甘肃省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带”,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延绵1600多公里,有着深厚良好的发展基础。

  2012年,甘肃省侨办向国侨办申请到10万美元,在吉尔吉斯设立了一个小学“李白华文学校”,在此基础上,2012年6月5日,甘肃首个华文教育基地在西北师范大学正式揭牌。

  今年6月,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率团出访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为推动向西开放战略的落实,将东干族华侨华人子女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班的50个招生指标扩大到60个,增加的10个名额由甘肃省政府财政拨款支持,体现出甘肃省对与中亚联络的重视。

  张悍铭就是这个计划中的“幸运儿”之一,一个月来,他已经融入了内地的大学生活。

  张悍铭的宿舍里铺着厚厚的羊毛地毯,用来“做礼拜”,念经文。来到兰州后,他与伙伴们一起走进兰州的清真寺,“比家乡的清真寺还大,认识了很多朋友。”他很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张悍铭的爷爷奶奶都是陕甘地区走出去的老乡,张悍铭说,从小就向往来中国,在家里老人们说着方言,到中国听到一样的乡音倍感亲切。

  承担此次东干人本科班日常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武和平介绍,这批东干族学生在汉语课过关后可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学科方向,例如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国际汉语等,他们将成为中国与中亚交流的“使者”,畅通“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

  樊向勤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峰会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前夕,甘肃省把文化精品舞剧《丝路花雨》搬上了吉尔吉斯斯坦的舞台,在当地进行文化交流,受到民众喜爱。

  樊向勤说,当前,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向西开放战略基础上,甘肃省政府了解到中亚国家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保鲜等农业技术比较缺乏,便拿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并派遣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樊向勤表示,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里“五通”中的“民心相通”对我们非常重要,也如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吉尔吉斯斯坦会见东干留学生演讲时说的:“最美不过故乡水,最亲不过故乡人。”深刻地体现出甘肃与中亚地区的感情基础。正是首先以感情为切入点,又以文化和教育为纽带,才让甘肃省与中亚的合作得以更顺利的进行,从而加快向西发展的速度。

编辑:西部新闻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