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甘肃资讯 > 正文

甘肃纵深推进改革发展的思考

www.xibuxinwen.com(2018-10-19)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及教训、透视过去发展的规律,对于进一步启迪新时代甘肃发展路子显得尤为重要。纵深推进新时代甘肃改革开放的步伐,使甘肃步入更加良性循环的科学发展轨道,还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快传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建新兴产业步伐
 
  从本质上说,甘肃经济的关键问题既与增长率有关,更与增长质量有关。不断的纵深改革要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深耕传统内需市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具有广阔的创新前景,传统产业具有更深厚的植根性和需求的稳定性。
 
  透视目前甘肃经济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有三个问题影响和制约发展:一是甘肃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低,产业链条能够延伸的空间非常有限,传统发展结构模式难以转型升级,传统工业资源与不断深化推进的市场经济难以结合,更谈不上与市场的规律性功能深度融合及其配置。二是目前甘肃作为欠发达省份呈现出的“三二一”产业形态,鉴于省情特殊、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从严格意义上讲,还不是真正理论层面表述的“三二一”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而实际上是科技支撑性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作为新增长动力未能及时实现相应接续替换所致的结果,在产业知识技术集约化程度及服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上仍然有着明显的欠缺。三是目前甘肃市州与市州、市州与县区及区域间的良性互动与合作不够。比如兰白经济圈的构建、兰白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合作模式因受制于体制,两市之间的实质性互动仍然亟待破解。
 
  因此,要高度重视革新甘肃传统经济结构模式,尤其是在工业结构升级上,必须汲取教训,在争取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有竞争实力、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高端制造产业上有实质性的突破。例如,从目前来看,兰州新区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即必须以市场规律为前提根植于价值创造之中;要有利于建设现代高价值产业体系;还要特别明确产业发展链条,注重产业链的配套生产,避免低端产业以及资源加工型产业重复性的问题。
 
  二、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甘肃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甘肃最大的劣势是缺水,特别要重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是甘肃带有根本性的限制性资源。由于降水量少、森林植被覆盖率低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裸岩以及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80%以上,使甘肃成为我国当前生态问题最恶劣、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这也是导致农民贫困的根源。因此,要进一步借助国家重视“祁连山整治”的强劲东风,抓住机遇,重视甘肃“山川秀美”系统工程全面建设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的顶层设计安排,并早日付诸实施行动,推进以节水和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建设步伐。
 
  三、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甘肃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业稳定发展和贫困户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因此,在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上,要始终把“园式”“棚室”生产作为一条规律来遵循。尤其要引导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户对象发展适销对路的“园式”“棚室”生产,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同时建议,甘肃应该尽早地确立“培育农业生产产业”的战略规划,实现农业产业化。因为甘肃农业是生物性生产产业,随着甘肃不可再生的矿产以至煤炭等主要资源的耗尽,生物性生产和生物经济必将成为农民的基本依赖。为了夯实甘肃农业产业的战略基础,甘肃应从长计议,用政策导向留住农村人才、培育农村人才,尤其应该让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发战略性农业产业成为甘肃新农村建设的明智选择。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要重视加快建设以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博会为主融入“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性经济新形态。甘肃要培植建立对外开放性的经济新形态,首先要依靠“一带一路”比较优势,鼓励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尤其要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出去参与建立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以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其次,要利用西北物流中心、交通枢纽,打造透明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和营商环境升级版,要利用兰州新区、兰州综合保税区、武威物流区及甘肃电商业态,打造新型交流平台。尤其是要在重视构建多层次甘肃对外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上下功夫。要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用足用活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盘活甘肃产业的比较优势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打造甘肃对外产业对接平台,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要特别重视设计安排好以下几个产业对接平台:一是天水产业转移基地;二是陇东煤电化产业转移基地;三是酒泉新能源产业转移基地;四是兰州新区能源产业转移基地;五是白银工业集中区产业转移基地。
 
  (作者系甘肃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